出师不利,重庆快餐店“西游”
2008年07月13日 04:25 品牌资讯
细心的重庆市民都能看到,近几年来重庆快餐业五花八门,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盒饭、豆花饭、糯米饭等以各自的独特魅力倾心演绎昨天的故事。洋快餐重拳出击,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火爆的场面。遗憾的是豆花饭等“土特产”又以杂乱无章的动作留下不少账笔。
进入2001年之后,重庆市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将制定《重庆快餐业管理办法》,且尽快出台。这无疑将给重庆快餐业带来剧烈的震动,预示着重庆快餐业的淘汰赛即将开始,不够资格者将被赶出抢食这个大蛋糕的范围。 重庆有不少叫得的响的知名老字号,如颐之时、味苑、老四川等,但各家老字号不是以川菜著名就是以小吃或火锅称雄。真正能代表重庆快餐业的还是在我市各繁华地段,一到吃饭时间便有经营者走上街头挨家挨户或占道叫卖豆花饭、糯米饭等。这些人的“产品”大多数是来自各个家庭作坊,也有少数“产品”出自餐馆,基本没有品牌,甚至连品牌意识都没有。在繁华地段的街头巷尾,每到吃饭时间就很容易看到盒饭摊位或盒挑担者,但很难看到“李记豆花饭”或“张记红苕饭”等招牌,他们以其可口的饭菜、低廉的价格备受市民青睐。据估计,重庆市区内起码有千余家快餐经营户。这支队伍看似庞大,其实很脆弱,由于本小利微,其从业人员复杂,制作设备简陋,质量也不稳定,最容易惹祸的就是环境卫生。据市防疫站负责人称,每年因快餐导致的食物中毒者最少都有上百人,因此,政府决定尽快制定《重庆快餐业管理办法》以达到消除安全隐患、规范和完善该行业。不难想象,政府一旦规范,该行业的家庭作坊必将受到重创,甚至烟消云散!也有人认为,家庭作坊到时可以另寻出路。 针对我市快餐无一个品牌,出师不利,重庆快餐店“西游”上演“西游记”的现状,担任过国营企业老总的李先生认为,快餐业一旦规范,家庭作坊还是有出路的。他说,每一个家庭作坊好比是一粒珍珠,只要串连起来就成了项链,其价值就会凸现。问题在于串连珍珠的强,是由政府来充当或是由有远见和实力的业界强者充当?如搞连锁、统一进货渠道、制作工艺、销售价格等,完全可以消除以前存在的一些隐患,达到规范效果。 而正在沙坪坝经营星级酒店的黄经理则认为,李先生的想法过于天真、不现实。他认为,家庭作坊的经营者龙蛇混杂,意识和经济基础就不平等,谁也没有这么雄原子的实力能把他们串连起来,该行业一旦规范,其现有的市场份额将有大部分由各固定的饮食门面瓜分。因为原来就是从他们手中抢走的,另有一部分市场份额将被洋快餐吃掉。 据了解,洋快餐抢滩重庆,每次出击都是有的放矢。“肯德基”认为,在一个城市,10万人就可支撑一家快餐店,以重庆主城区的人口规模,至少可以开到30家店以上,而目前重庆的洋快餐不到10家,肯德基已占5家。洋快餐的优势在于实力雄厚,管理科学、规范,但弱处在于很难一统一思想江湖小吃,因此,对重庆快餐业的豆花饭等“土特产”不构成致命打击,只是抢走了部分市场份额而已。 对本地快餐造成致命伤害的应该是本身的综合素质,还有就是看不见的第三势力。解放碑的贺先生分析认为,第三势力有可能是转型企业再次组合,也有可能是重庆饮食业的老大,更有可能是原来快餐业中的落马者经过武装之后的又一次抢攻。总之,不管第三势力如何形成,肯定比以前的重庆快餐业要健康得多。(重庆经济报) 友情提示:此信息来源于企业会员发布品牌信息,只能作为参考信息,不能作为确认数据依据。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精彩推荐
|